1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资料图】
世界上所有主要网络连接在一起才能称为互联网,因此,互联网只有一个。百度、微信、Facebook等开发的各种服务,以及大家热议的Web3、Web5等,都是互联网上的应用程序。互联网好像高速公路,上面的应用程序可以类比为高速路上的汽车或马车。应用程序本身不能称自己为互联网或“下一代互联网”。
其次,互联网并不只是物理层面的联网,其更多价值体现于“human internet”,即人的联网或知识的联网。虽然物理联网络并不困难,有资金、设备就能建立自己的网络,但如果网络中没有人参与,其用处与价值就并不突出。互联网联系着全世界所有网民,大家在这个空间,分享信息、创造价值、共同进步,这正是其价值与意义所在。
2
互联网具有抗毁性
首先,在互联网设计之初,互联网的前辈们就考虑到了对物理网络袭击的防御,保障其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的正常通信,互联网的抗毁性在俄乌冲突中也得到印证。其次,互联网的健壮也得益于其设计原则,即开放、简单、非中心化、分层、网络的网络、端到端等设计理念。当数据包遇到网络拥堵时,可以自主选择最佳路线进行路由。这些原则保证互联网不会轻易断网。因此,虽然小规模断网时有发生,但全球性断网尚未出现。可以说多年以来,互联网已成功通过了“大灾大难”的测试。
3
互联网是互利的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具备以下几点特性:不受空间限制,全球信息交换;不受时间限制,即时信息交换;人、机、物之间信息可互动交换;信息交换成本低(互联网提倡免费共享);信息交换支持个性化需求。目前,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已被证明满足了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需求,互联网是全球人类知识的海洋。有了互联网以后,全球共同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4
我们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互联网为人民服务
当我们拿起手机,读取别人发来的信息时,我们就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是互联网的一分子。相反,当我们关机后,就跟互联网暂时切断了联系。同时,当今社会中,互联网大大促进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础,不联网寸步难行。
因此,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倡导“The Internet is for Everyone(互联网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希望互联网永远有利于所有人民,而非特定的人群、机构。然而,理念不是空想,如何用行动践行理念是永恒的命题。
2002年,互联网设计者之一温顿·瑟夫曾撰写RFC3271,强调“互联网为人民服务”的说易行难。而我们也能看到,在一些摩擦和冲突中,相比起互联网为全球人民共同服务,有些人试图想让互联网成为国际政治冲突的武器,说易行难就在此体现。
5
人人联网是互联网社群的主流愿景
曾经,乔恩·波斯特尔(IANA创始人)、史蒂夫·克罗克(RFC发明者)和温顿·瑟夫(TCP/IP协议发明者)做过一个演示(如右图所示),用网络将各大洲联系在一起,可见前辈们创立互联网的初心就是让世界各地人民相连,而这也是互联网社群持之以恒提倡,并为之努力的愿景。
6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互联网
我们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因此世界上也只存在着一个互联网。我国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内涵就与“One World One Internet”有相通之处。
7
互联网需要全球统一的名字空间
统一的名字空间是全球合作的结果
目前,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ccNSO(国家/地区代码名称支持组织)、GNSO(通用名称支持组织)以及全球各大IP地址分配组织等机构,负责分配和管理互联网的基础资源,如IP地址和顶级域名。
以域名系统为例,它如同全球电话号码簿,如果全球共用一个电话号码簿,大家用起来都很方便,例如苹果公司拥有统一域名apple.com。但假如苹果公司的域名apple.com需要在全球各处登记,且解析结果可能不一致时,难免会麻烦丛生。因此,全球统一的名字空间简化了互联网的使用,减少了名字冲突,维护了互联网的全球统一。
同时,2016年9月,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完成了IANA Transition,标志着互联网的基础资源,尤其是顶级域名的管理脱离了美国政府的行政管辖,同时多利益攸关方(multi-stakeholder)机制启用,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一样作为多利益攸关方的一员参与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治理。此外,DNS根域名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自愿系统(volunteer system),是全球互联网社群共同维护的一个系统,任何人、任何政府只是全球互联网社群中的一员。全球互联网社群共同维护这个自愿系统是全球互联网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8
互联网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
互联网的目的是互联互通,这就要求联网者遵循一定的规则。假如我想与他人通信,那我们就必须使用同样的方法或算法进行编码或解码。就像生活中人们用英语或汉语交流,只有懂得相同的语言,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因此,IETF(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定的统一核心标准是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的基础。
IETF为做出更好的互联网标准,提出过很多理念。比如规定参与人必须代表个人而非公司,这源于IETF是为互联网做贡献而非为特定公司或组织做贡献的出发点。如果参与人代表某一公司参与标准的制定,其提出的草案与标准可能更多考虑某一公司的利益。但当技术专家以个人身份参与时,他将专注于技术问题本身,从而保障互联网的长远发展。
同时,IETF崇尚摆事实、讲道理的行事原则,它不看参与者的身份、称号和名头,只看技术水平和能力。如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术的有效和有益性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也正是互联网五十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此外,IETF奉行Open standard(标准开放)、Volunteer(志愿者)、Bottomup(自下而上)、Free(免费共享)等原则。第一,IETF的各类文件、标准开源免费,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查看;第二,IETF的主要工作由参与者志愿承担,而非有偿劳动;第三,IETF中的技术创新遵循自下而上的路径,由底层积累创造而成,而非顶层设计后的任务分配;最后,参与IETF社群十分简单,使用电子邮件就可与任何人交流,参与讨论无身份和资金门槛,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IETF坚持公开制定、免费使用技术标准,坚持可运行的代码,坚持全球统一的互联网,坚持大致共识的判断方式,而非单边决策与判断。开放、共享、实事求是的互联网精神一直在IETF等组织内传承。
9
互联网需要全球社群共同维护
互联网是大家的互联网,而非某个人、某个国家的专属。各互联网实体都控制、维护了互联网的一部分,都在为互联网做贡献。比如家庭网络的参数由每户人家自己配置,公司网络也由每家公司自行控制。因此不同实体都只控制、维护互联网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控制互联网的全部。也正因如此,互联网需要全体共同参与、共同维护。
10
互联网的基础资源管理
以自愿者方式的多方治理模式为主
简单来说,多方治理模式即意味着大家共同参与,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发声机会。
通常,互联网的技术和政策组织遵循自下而上和多利益攸关方的模式进行组建与运行。例如,ICANN政策由多利益攸关者组成的社区制定,其中包括技术专家、企业、学者、民间社会、政府和其他利益攸关者,每个参与方都是重要且平等的个体。他们通过合作形成共识,发布政策,解决技术挑战。领导群体也经全球筛选后决定。ISOC、IETF等组织也采取类似模式。这种广泛而包容的工作方式维护了全球公共利益,使互联网抵御单边决策,防止一家独大。互联网蓬勃发展几十年,此类治理模式功不可没。
本文根据姚健康博士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论坛上的报告整理
整理:王雅静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