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热点:高校信息化如何科学申请预算?

2022-10-26 16:51:01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信息化预算要充分考虑人力预算投入,要设计适应网信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一批优秀网信人才建设高校信息化。

“每次的信息化预算申请都是一个充满艰难曲折、被不断挑战与质询的过程。”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这样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育部于去年3月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指出,持续的经费投入是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高等学校应保证数字校园建设和运维经费在学校年度经费中的比例,并适度增长。《规范》的出台,为高校信息化预算申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入以及用户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增加,高校信息化预算投入不断加大,预算申请也备受关注。那么,当前信息化预算申请有何特点?信息化部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预算申请?

01

预算申请面临四大挑战

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及新冠疫情影响,高校相关预算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信息化预算申请难度。纵观高校信息化的整个发展史,信息化预算在申请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难题:

第一,信息化经费渠道广,面临的问题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预算经费构成主要包括学校自筹经费、国拨专项经费、社会经费等。以自筹经费、国拨经费和社会经费申请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信息化处副处长王兴虎介绍说,在自筹经费方面,南航在前一年申报下一年的年度预算,但是经费额度相对比较固定,没有太多的拓展空间,主要还是以运维保障为主;

国拨经费方面,一般是各类专项国库资金,不同专项申请和评审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对经费的预算执行考核要求较高;

社会经费方面,如向合作银行或运营商申请经费,申报文件经对方审核通过后,一种是划转经费让学校自行采购,另一种是对方帮学校执行采购。

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经费的渠道、来源广泛,但由于不同渠道经费的申请要求和申请流程不同,所以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略有差异。

第二,部分预算申请周期较长,容易与信息化建设规划脱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而预算经费的申请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就形成了“预算申请一直在路上,信息技术一直在迭代”的尴尬局面。

王兴虎对此表示深有体会,他回忆了南航某个信息化专项经费申请的过程。据介绍,由于投资规模较大,该项目申请历经了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材料编制、提交评审、修改完善的过程,历时两年之久才获得批复。

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信息技术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相关系统、设备参数需要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调整。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预算要根据项目经费情况提前做好预判,统筹好预算申请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

第三,分散建设,导致预算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参与信息化的部门众多,预算申请的渠道广泛,所以普遍来说,各个二级部门和二级学院都具备获得一定信息化预算经费的能力。

然而,这恰恰也是问题产生的源头所在。据常潘介绍,上海纽约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的研究型大学,其本身具有独特的预算申请体系。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全校的信息化预算并未集中申请或集中审核,各机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都按照各自的短期要求可以申请相应的信息化预算。

这样,就造成全校的信息化预算拨付无法统筹考虑,以至于分散投入或重复投入现象较多,且执行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实施,从而使整个信息化资金投入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认识不足,加大了信息化预算申请的阻力。

自高校信息化建设以来,“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服务”等阶段性特征便成了信息化不断迭代的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从某种意义上也加大了预算申请的阻力。

对此,姜开达指出,当前部分领导对信息化的直观印象是“花钱而不见效益”,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势必会阻碍信息化预算申请。此外,王兴虎也指出,南航在设备采购和系统建设方面的经费比较容易争取,但运维、服务方面的经费申请则相对比较困难。

以国拨专项经费申请为例,由于国拨资金大部分要求申请的经费要能形成固定资产,但是像运维、服务工作,都不能形成固定资产,所以通过率相对较低。不过,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

去年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了“为更新升级设施、购买服务等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鼓励高等学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源,提供质优价廉的网络服务保障”,未来信息化运维服务经费的申请将有望得到改善。

02

增加认同感,用数据说话

“钱要花在刀刃上”这是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工作者一直在强调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而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就需要优先解决“钱从哪里来”“钱要怎么申请”等问题。结合当前预算申请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难题,相关人士表示,信息化申请要对症下药,在具体思路上,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持续拓宽预算申请渠道,宁可多选也不单选。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投入较高的工作。据王兴虎介绍,近些年,不管从外部环境看,还是从学校自身的发展考虑,高校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光靠某一方面的资金必然难以满足学校的发展建设需求,需要进一步拓展配套资金的申请渠道。

对于渠道拓展方向,姜开达表示,信息化预算要使用多方资金来源,即不仅使用各类政府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也可使用银校合作项目资金、学校自有资金等。这可被视为一种预算申请的拓展思路。

其次,完善预算申请方案,拓展经费使用空间。

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会发生各种变化。为了应对信息化的这一特征,王兴虎表示,应从源头出发,尽量完善预算申请方案,考虑预留应急支出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王兴虎认为,在申请经费时一定要有拓展的空间,包括在评审或者审批时,要更多地考虑信息化不断演进的特点。另外,更应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变化,信息化部门需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信息化规划方案,与时代同频,才能尽可能用有限的预算达到最初的预期。

再次,统筹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

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信息化,牵涉部门众多。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预算资金使用的效果,各高校应该统筹全校的信息化预算,由信息化规划部门通盘考虑,统一申请,避免信息化预算申请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常潘如是说。

目前,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跃升,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经费审批都由主责部门负责,但是大部分高校依旧没有彻底打通资金调配通道。对此,王兴虎表示,高校仍需持续加强资金统筹调配机制建设,尤其是面向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建立全校范围内的项目库滚动机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灵活调配资金,保证更多的项目成功落地。

最后,转变观念,增强认同感,减少预算申请的阻力。

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至今,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有十年之久。回顾高校信息化这十年,信息化预算申请之所以频频受阻,一方面,主要受“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服务”等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校领导层对其重视不足。为了更好地做好预算申请工作,姜开达表示,信息化工作应注意如下方面。

一要转变观念,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部门要将国家战略和上级文件要求向学校领导充分汇报,在“十四五”建设中重点纳入智慧校园部分,将信息化全面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之中,树立信息化长远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要增强认同感,避免仅信息化部门来建设信息化。高校信息化需发动全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将信息化和其业务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大家都参与其中成为一员,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信息化,逐步实现全民信息化。

三要用数据说话。高校信息化部门要让校领导清晰看到,信息化的每一分投入,都在帮助学校快速发展;要让校领导充分理解,信息化不仅是一项花钱的事,更重要的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来看,实则为学校赚钱和省钱。如果校领导的观念成功转变,信息化的预算申请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03

未来预算申请如何发力?

从历史来看,高校信息化在引发教学方式与管理手段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威胁、隐私信息泄露、数据滥用等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信息化预算申请的难度,对未来信息化预算申请提出了新要求。从未来发展看,“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于高校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高校信息化统筹部门须“以人为本”,注重信息化人才的预算投入。

在人才预算投入方面,常潘指出,目前信息化预算中缺乏信息化实施、运行与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相关条目,特别是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的再教育和广大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训预算。

对此,姜开达也指出,当前部分高校过于重视硬件投入,而轻视了软件投入、运维投入和人员培训的投入,导致采购的硬件价格不菲,但后期软件和运维没跟上,使用效果也就不好,浪费了有限的信息化预算。姜开达认为,“学校再困难也要保障信息化经费”,而且信息化经费不仅要花在硬件上,更重要的是花在软件和人员团队上;信息化预算要充分考虑人力预算投入,要设计适应网信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一批优秀网信人才建设高校信息化。

未来,除了加大人才预算投入,在预算申请时,常潘认为,需根据项目规划及资源配置的内容,细化每一条目,这样的预算方案不仅能够在全校预算会议上获得通过,而且还可以作为指导下一年信息化工作推进的蓝本。此外,常潘强调,在网络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在预算申请书中需要充分考虑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数据保护及备份等费用条目。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申请是信息化部门正确管理发展和财务行为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信息化规划是实现信息化稳定和发展的前提,预算经费是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动力源泉。高校信息化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投入,没有预算经费,信息化规划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的体验是第一位的,各种应用在开发时更加注重人机交互体验。因此,信息化预算要优先支持师生看得见、用得上、效果好的信息化项目;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想,遵循“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撰文:陈永杰

责编:陈永杰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