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介绍
2021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推出 “对标对表、先行先试--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引领下的信息化建设”专栏,从《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出发,结合各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追求智慧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的实践经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携手新华三集团,共同推出“智见-同行|教育信息化踔厉奋发人”专栏,重点聚焦安徽省信息化建设。专栏的系列文章,将全景展现安徽省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有序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持续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的成功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合肥师范学院都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合师精神,坚持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深化“举行知旗、创师范牌、走应用路”,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近日,《高校信息化应用》采访了合肥师范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刘乐群主任,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介绍该校“十四五”期间信息化重点工作等。
《高校信息化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2022年教育领域的“关键词”,您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高校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刘乐群:
从未来发展的需求来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融入最新的技术,更好的服务师生。如果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教育教学的触角深入到传统教育方式触及不到的地方,提供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服务,而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就应该在高校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总之,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数据多维空间的应用和分析。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其内涵大有不同。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学校一直努力的在数字化校园上深根细作:一边不停的将各种信息孤岛中的数据采集过来,增加数字化校园的覆盖范围,不断的丰富数据;一边对现有采集到的数据(比如:一卡通数据、学工数据、教务数据等)进行数据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画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一些数据不完整、不全面,得出的结果往往较粗糙。在进入智慧化时代的今天,无论是智慧校园,还是智慧空间,都是要让数据灵动起来,要让数据能更完整的还原真实场景,满足多维度的分析和应用。然而,像过去那样机械的采集一堆静态数据显然远远不够。
数据是多维存在的,空间的每一组数据都拥有多重属性。首先,数据要真实、准确,并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梳理、清洗和分类。其次,数据的采集不能再局限于过去一维、二维纸面上静态的数据,除了全面、丰富的采集之外还需要考虑其即时性,也就是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要求。再次,数据要可溯源、可追责。每一张数据库表及其属性都应该有生产者和终结者及不同阶段的责任人,同时考虑每一份数据的生命周期性。最后,数据的还原和使用。数据的多维性决定了数据一定是多方位、立体的。不同的数据属性满足不同建模和应用场景的分析,如果能在数据库表格外,实现数据库表的多维性描述,建立数据的立体档案馆,数字化转型后的智慧化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实现。
《高校信息化应用》:
为应对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各高校纷纷制定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刘乐群:
首先,进行业务系统的迭代更新。过去一些业务系统已不再适宜当前的教学和管理需要。在迭代更新的同时,学校还进行了数据治理和“一表通”建设。
其次,锦绣、滨湖两个校区的5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要对5G网络和校园内的无线网、有线网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做到访问可溯源,掌握学生网络使用轨迹。
同时,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高智慧教室的教学占比,并实现在5G网络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和应用,解决师生学习、生活等相关问题。
最后,加强IPv6网络建设。参考兄弟院校的实践,以及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推进相关建设。
《高校信息化应用》: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发生以来信息化部门采取了哪些网络保障措施及应用支撑手段?在助力学校疫情防控上,取得了什么应用效果?
刘乐群: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采取了两个方面的网络保障措施,以及以应用支撑手段助力学校疫情防控。一方面是在原来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带宽升级,两个校区在原来的20G(10G+10G)基础上增加到40G(20G+20G),方便学生在宿舍正常上课,网络保障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学生出门通过手机App实现请销假,宿舍里的人脸识别门禁、图书馆门禁、自习室的预约系统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目前,学校正在与相关单位对接,将健康码和校园行人车辆门禁、一卡通、社保卡捆绑在一起进行管理。
《高校信息化应用》:
高校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各自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长期困扰信息化建设,在数据治理方面贵校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刘乐群:
数据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做好高校的信息化,数据治理是绕不过的坎,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受多重因素制约,这个问题是历任信息化的先行者们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但结果往往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其涉及到历史问题、人员问题、资金问题、业务系统厂家问题,还有一些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存在。这些年,在数据治理过程中,这些问题也同样是合肥师范学院的痛点。对此,我们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业务驱动,主动暴露问题。
在数据治理过程中,我们尽量让问题暴露出来。通过数据治理和一表通的展现方式,可以看到各个业务系统里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丰满度。通过业务驱动,更快的推进治理工作进程。
二是加强宣传,建立制度和流程。
借助《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2.0》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年度考核通报,在学校年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上,通过年度考核结果公示、问题总结汇报等方式主动暴露问题,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有力的推进了学校数据治理方面的工作进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需持续深入推进。
《高校信息化应用》: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线教学、资源共享、校园安防、校务管理、科学研究等高度依赖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支撑,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安全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学校网络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在强化学校安全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效果如何?
刘乐群:
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在学校运转中无处不在,校园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增大。虽然网络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现有的技术人员不能满足网络安全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缺乏有实战经验的技术能手;另一方面,高水平、有实力、能实战的技术能手引进困难。
另外,网络的安全和便利都是一把“双刃剑”。从理论上讲,没有100%的安全。在强化学校网络安全上要做到几手抓:
一是通过网络架构的调整,从技术和设备上做好必要的防护;二是定期扫描,重要的业务系统(比如网站群)一天一扫,其他的业务系统一周一扫,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关闭不必要的外网访问端口;三是在网络安全上,要师生“共享”、师生“共建”,“三分在技术,七分在管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宣传普及“管网、用网” 知识,多渠道培训,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意识,本着既要安全又要方便师生使用的目标,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也一直努力的在安全和便利之间寻找平衡点。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