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介绍
2021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推出 “对标对表、先行先试--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引领下的信息化建设”专栏,从《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出发,结合各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追求智慧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的实践经验。
2022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携手新华三集团,共同推出“智见-同行|教育信息化踔厉奋发人”专栏,重点聚焦安徽省信息化建设。专栏的系列文章,将全景展现安徽省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有序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持续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的成功实践经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安徽省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首个创建“双一流”的高校。近期,《高校信息化应用》就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话题,专访了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董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董雨副校长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应时代潮流,是教育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
教育技术的提高分为多个阶段,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及智能化密切相关。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一方面让大课堂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方式与以前相比,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互联网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Web1.0阶段是单向传播;Web2.0阶段是交互时代,在这个阶段,课堂上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则成为了内容的组织者;Web3.0阶段是终身学习。在当前阶段,能够实现个性化和智能化相配合,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升课堂效率。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从管理向服务转型,由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升级,其目的是立德树人。高校作为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的社会单元,要更多的贴合学生需求,围绕学生做工作。
当前,高校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理念的重塑;二是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三是在教育评价体系当中,信息化所占的权重与信息化对高校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匹配。
树立管理即服务理念实现全员参与
安徽理工大学已经提出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要求,强调要通过密切服务提升管理效率,达到管理目标,升华管理效果。
在思想认识上,全校逐渐形成“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将以前行政式的命令变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实现了全民动员、全员配合。
同时,逐渐提高一线教师及辅助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当前,大学生早已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信息化素养更多是观念和方向的问题,但对于教师而言,是认知和基本操作的问题。
此外,无论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学校各级领导机构、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对此,学校通过各种培训班、演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全校共同理解、认知、接受、配合、融入,进而使其起到关键作用。
具体而言,在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学校采取了六项措施。
1.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比如,数据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等。
2.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比如,公共数据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身份认证平台等。
3.与电信运营商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的互联网出口达到66Gb。
4.开展银校合作,按照EPC模式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5.与新华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安徽理工大学数字学院。数字学院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企业深度参与的方式,从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新华三认证考试、课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现代数字教育合作。
6.与安徽省大数据局对接,实现人员出入学校大门“人脸识别/电子社保卡+安康码+体温”的综合查验。
高质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是师生急需、关心、关切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双一流”创建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为高质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为“智慧校园”建言把脉,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教学、管理一线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在对学校信息化现状和广大师生紧迫诉求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提供智慧化服务环境和搭建多维度、高可用数据共享体系”为目标的建设理念。
同时,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校长调度机制。校长袁亮院士亲自主抓,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管校领导每周召开校级调度会,现场统筹协调建设事项,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目前已完成“智慧校园”支撑平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服务、智慧后勤、平安校园六大主题的27个子系统建设,建成了全校数据中心,完成十余个原有系统,上百万条数据的抽取、鉴权、标准化工作,统一全校数据共享模式,为未来学校的信息化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了学校现代化管理效能及信息化管理水平。
首批启用的“智慧校园网上综合服务大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校内业务网上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服务大厅集成了20余个业务系统和服务流程,师生可通过PC端或企业微信登录,完成平台点相关服务事项的线上快捷办理。
学校通过与新华三合作,使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从数据归集、治理到赋能应用的全域创新,在全面集成“一网通办”、学生工作、教务管理等数据源的基础上,以高效的数据治理能力打造主题数据仓库,进而通过数据开放平台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标准、服务调用等API接口,赋能决策分析平台、数据报表、一网通办等数据应用的创新和部署,为智慧校园的全面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等诸多难点、痛点问题。
信息化进入校园应该形成一个全民共识,但从学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假以时日才能实现。当前,有些单位习惯于自己埋头做事,与其他部门或学院、一线教师、学生的交流机会不多、参与热情不高;有的是自身想要融入到信息化,但是觉得信息资料及数据非常重要,出于对数据安全的考虑,导致数据的开放程度不够。
董雨认为,这并非主观上想要造成壁垒,主要还是因为对教育信息化缺乏了解。针对这些问题,实践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也就是要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感知、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对于高校而言,数字资产远远比实物重要。学校基于数据中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流程重构,打破了原有管理体系当中的条块分割,推动了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比如,资源的申请与审批(如域名及邮箱的申请)、信息备案(如网站与信息系统备案)、工作流程的优化(如用电子印签流程)等。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1.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接,满足师生线上教学的需要。
2.开启CARSI服务,助力教学科研资源访问。
3.加入安徽省高校系统联盟链,成为首批联盟单位。开展区块链领域的研究。
4.与优质企业开展空间地理信息领域的科教合作,其成果已被用于学校学生行为潜在风险预警。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以数据为中心,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在全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下,以应用为导向,开展建设,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