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宏伟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完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范式,通过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等以数字化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态。此前,教育部发布《2022年推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有关情况》,文内提及“探索虚拟教研新形态,开展两批657个虚拟教研室试点,近百位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带动7万多名一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13500余场,催生教师教研智能形态。”
在此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宏伟以“计算机系统课程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主题在虚拟教研室建设分论坛上作主旨演讲,分享了计算机系统课程在哈工大的建设情况和未来的改革思路,以及利用虚拟教研室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构想。那么,计算机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有哪些优势特色?未来建设重点有哪些?又将如何寻求产教融合创新路径?本网就有关情况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宏伟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关资料图)
共交流 谋发展
计算机系统课程可以为学生初步建立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网络,形成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点和点间连接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计算机系统能力。但目前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此课程。据刘宏伟介绍,他负责带头建设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在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
一是教学团队实力强。课程配备了优秀的教学团队,多由省级教学名师、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等组成;二是课程内容新。将教学与实验内容同鲲鹏处理器、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相适配,紧跟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趋势;三是教学资源丰富、质量高。通过丰富完善的教学课件、课程思政案例和教学实验案例,强化学生知识融会贯通与系统能力培养,全面支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四是产学合作紧密。教研室成员除高校教师外,还吸纳了华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企业人员,可以将企业技术案例融入教学,使课程实践内容更加贴近产业企业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五是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把握现在的同时,亦要谋划未来。对于哈工大计算机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的自身发展,刘宏伟提出四点想法:
一是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由虚拟教研室内高校根据各自类型和所在区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优质课程和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带动更多高校教师加入虚拟教研室,更多高校开设计算机系统课程。
二是资源共建,强化成员共同体意识。要逐渐形成层次化、阶梯式、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库,让不同高校的学生受益,让教师能够享受奉献和付出带来的快乐,强化教研室的凝聚力和教研室成员的共同体意识。
三是线上直播,提高教学方法科学性。邀请虚拟教研室参与高校教师线上听课和课后研讨,深入了解课程设置目标、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方法等,理解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四是线下活动,扩大教研室工作成效。集中有共同授课任务的不同高校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渠道,通过线下交流,进一步提高交流效率和效果。
融技术 聚合力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运营离不开优秀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刘宏伟十分认可并表示,“华为对课程建设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和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建设课程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技术资料和实验设备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为提升课程质量、强化产学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未来哈工大计算机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如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他给出自己的设想:一是加大华为根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入力度,让学生了解产业前沿技术,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国内外技术对比,开阔学生眼界,了解技术路径的多样性。在授课中加入对鲲鹏和其他处理器的对比、openEuler与Linux的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三是利用华为根技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自主可控根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的成效,学习锚定目标、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意志。
抓机遇 逐梦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能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杰出创新人才,并且要在新领域、新赛道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刘宏伟看来,杰出创新人才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特别是要有优秀的归纳总结和迁移学习能力;还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领域、新需求,要能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抓住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机遇;更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便为学生开阔产业前沿视野,深刻领悟产业需求、了解前沿产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刘宏伟表示,“产业专家能够从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需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产品设计理念和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提升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持续迭代。”
最后,刘宏伟期待其他高校教师积极加入“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他感慨道,“虚拟教研室是一个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的共同体,在这里,教师相互提升、相互成就,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越能达到赋能自我的目标。相信我们未来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杰出人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
【刘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理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主持完成863重大项目课题2项,在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