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智见-同行|教育信息化踔厉奋发人 吴其林: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2-10-26 17:05:01 来源:《高校信息化应用》

专栏介绍

2021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推出 “对标对表、先行先试--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引领下的信息化建设”专栏,从《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出发,结合各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追求智慧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的实践经验。

2022年,《高校信息化应用》携手新华三集团,共同推出“智见-同行|教育信息化踔厉奋发人”专栏,重点聚焦安徽省信息化建设。专栏的系列文章,将全景展现安徽省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有序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持续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的成功实践经验。


(资料图)

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坚持以内涵促发展,以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网络工程)、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软件工程),安徽省特色专业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近日,本刊采访了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吴其林教授,请他就学院情况及科研实践探索、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高校信息化应用》: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吴其林:

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应用型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集群,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六个本科专业。

学院依托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成立了ICT网络学院、网络智能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智慧产业研究院等多个合作实体,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学院与新华三合办的网络智能与安全信息产业学院,未来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一是人才培养。成立产学研班,培养网络安全人才30名左右。该班实行独立培养机制和方案,会进行校企联合授课。二是共同进行学科建设。新华三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学校会和新华三合作申报一些重点项目。三是产业的引入。拟成立安徽省网络安全联盟,产业项目可以共同开发,老师可以带着学生来开发,学生也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创业,让产业学院持续运营下去。四是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每年或每两年和新华三共同举办学术性会议,吸引更多专家来探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

目前,学院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中级职称25人,博士(含在读)1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安徽省特支计划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目前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高校信息化应用》:

您主持过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方面,您有哪些实践与探索?

吴其林:

目前,学院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方面,主要做了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学院已打造了9门省级MOOC课程和10门省级示范课程。

第二,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室,融入课程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课堂上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捕获、处理与分析,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高决策依据。学院已打造了10余间智慧教室。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以保障教学持续改进与质量的提升。学院已构建了教学材料管理系统、学业指导系统、听课评课系统、专业认证系统等质量保障系统。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教学系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已构建面向多门课程的智慧实践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学习,打破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束缚,同时,平台所具备的及时反馈性和交互性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五,借助信息技术共享全国范围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学院老师已加入多个国家级的课程和专业类的虚拟教研室,积极与其他高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收获了好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学院也建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省级虚拟教研室。

《高校信息化应用》:

据统计2022年将有1000多万的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学校培养的学生终归是需要面对就业市场的,请分享一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

吴其林:

学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知识为本、能力为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积极研究新工科专业内涵,结合通识教育和跨界培养,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校外专家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授课,打造项目式金课课程群,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潜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2.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依托已有教学与科研平台,整理提炼与企业联合开发的项目和课程资源,构建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3.以“一中心三平台”为支撑,健全协同育人新机制

聚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IT企业等各方优质资源,多方协同开展互补合作和项目共建,逐步实现课程、师资和教学资源共享;探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挂职锻炼等模式;建立校政企合作机制,形成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教学资源平台、产学研训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4.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抓手,开创师资队伍建设新局面

持续改进教师管理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访学和企业挂职来提高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

5.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构建教育评价新标准

利用数字技术,对教育系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多元。

6.以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提升质量文化建设新境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持续推进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质量制度和规范等方面的建设。

《高校信息化应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2022年教育领域的“关键词”,您个人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高校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吴其林: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系统性变革,是教育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以推动智慧教育生态的形成和发展。目前的评价机制尽管也引入了信息化,但是形式比较单一。数字转型的评价涉及多维度数据,包括来自社会、学生、家长、教学过程中等,如果能真正实现,那么教育生态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要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管理与服务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平台对管理岗位进行调整,助力判断什么人适合什么岗位,从而改变教育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

就当前而言,高校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要树立数字化思维。

二是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各自分割、不兼容、信息孤岛等现象,需要打破部门壁垒,重新梳理业务流程。

三是提供差异化教学,需要打破班级制度限制。

四是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薄弱,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与机制。

五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要引导与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海量的数字资源中辨别和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