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锡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协同、系统推进

2022-12-20 16:01:42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12月18日上午,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主题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韩锡斌发表了题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协同、系统推进”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韩锡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数字技术创新日益加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和学习。全球教育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在发生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资料图片)

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连接学校,赋能学习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2021年数字教育展望》,欧盟发布《2021-2027数字教育行动计划》等,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倡导。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明确了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将教育数字化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展。教育部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实施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推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并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机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开展职业院校领导及骨干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等。

在上述政策及项目的指引和推动下,职业院校信息化支撑条件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以往信息化不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指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优化和转变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空间、办学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形成新的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变过程,也是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协同、系统推进。

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

做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2月28日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不仅整体设计支撑学习、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技术体系,更重要的是统筹规划以数字化实现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行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陈子季司长在平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以“升级平台、充实资源、完善机制”为内容,以“条件硬化、应用优化、质量强化”为目标,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为导向,坚持需求牵引,建构以“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为主体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据此统筹谋划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

加强发展战略的宣传阐释及相关政策和行动的相互衔接。在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已有不少信息化相关的阐述和行动,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对这些政策和行动进行相互衔接和配合,并向职业院校准确宣传阐释相关政策的精神,确保统一认识、上下联动。

瞄准瓶颈问题精准施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和措施的同时,还需要瞄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精准、有效的施策,破解职业院校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统筹或多方协调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需要更加具体的数字化政策,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标准,数字资源、平台与数据对接的准入标准和办法等。另外,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的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发展等方面欠账较多,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有形成新的“数字鸿沟”的隐忧,需要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如在采取试点先行的策略中,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布局等,据此分类总结经验,差异化指导数字化发展等。

学校规划落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规划先行、迭代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是职业院校回应数字时代职业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需要以此视角重新审视、完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同时,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复制,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探索,迭代发展。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对内可以凝聚共识,对外可以汇聚各方资源和智慧。“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平台,而是联通所有学校的技术体系。学校可以借助平台互联互通的优势汇聚校外资源和力量,全面提升办学能力。

提升师生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应引导学生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及资源,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化专业知识、信息化职业能力,成为具有自我激励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学校应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中“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云上优质资源,实现基于这些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备课与教学,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开放到平台中,在共享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反思与改进能力。同时,借助 “教师服务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优秀作品等资源,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动机,支持教师深入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及研究,持续提升数字时代教师教学综合能力。

发展数据驱动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学校应树立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与效率,降低管理服务成本,促进学校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在建设校本数据中心的同时,逐步与 “中国职教大脑”对接,实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等数据的动态报送,减轻工作负担,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夯实技术基础并完善组织保障。数字校园技术系统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座”,包括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环境、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平安绿色校园环境等。学校应坚持需求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统筹校内外数字化服务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技术系统,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稳定安全信息服务。学校还要重视数字化组织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政策与规范、人力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与发展体系等,确保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

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履行社会责任

教育数字化行动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化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工具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教育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管理辅助服务等,这将给面向教育领域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低水平、同质化的教育资源较多,能够破解职业教育教学难题的优质资源缺乏,如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基于实操训练的技能考核系统;以产品销售的居多,以面向职业院校提供深入持续、个性化服务的少等。

因此,企业应时刻关注职业教育需求,深入理解教育规律,特别是面向教育难题,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供优质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数字化教育企业还要坚守商业伦理,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开放共赢理念,提供的平台和系统不封闭、不垄断,相关企业之间主动对接,协同服务院校;尊重数据和资源的版权,承担保密义务等。

学术机构面向战略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

学术机构需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面向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转变传统的思辨理论和实验室验证研究范式,遵循“政策研究、职教实践和学术探索”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基于院校创新实践,持续滚动地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研究,为政府决策、院校改革提供科学的、前瞻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依据。

总之,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术机构的协同努力,系统推进数字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在全球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探索从技术应用转变为融合创新的可行路径,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敏捷演变,并逐步塑造教育组织的数字化意识、文化和制度。

在此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各类信息技术由过去的单一辅助要素,扩展为无所不在的创新驱动力,引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

这一变革不是互联网与原有职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互联网思维、连通的环境与技术等创新成果,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探索职业教育新规律,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全面服务终身学习;培育职业教育新机制,推进资源共享与均衡发展,最终支撑引领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

作者:韩锡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编辑:建乐乐

责编:陈永杰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